拿奖日记 | 坚持就是胜利,二次进攻拿下GMAT 750!
我是谁?
我是谁?
我是福建人,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政治经济哲学专业。大学期间,除了学好本专业以外,我还修了不少会计、广告、市场营销等更加接地气的课程。
2017年大学毕业回国后,我就进入了家族企业贵州鼎坤工程建设有限公司,担任行政副总经理、执行董事。在进入公司的三年里,我建立了一套员工股权激励制度,健全了公司管理制度方法,让原先相对松散的家族企业走向了更加规范经营的方向。
我的拿奖日记
2019年6月18日 星期二 阵雨
今天得知了一个好消息,我心心念念的MBA居然有“预审”这个操作。在此之前,我还一直以为只有通过全国联考这种方式才能读MBA。读MBA这事我已经规划了很久,大概从我大二开始就萌生了这个想法。因为我们是家族企业,我从小耳濡目染了许多商业故事,也对商业非常感兴趣。我知道,在未来的商业发展中,任何一个公司要想健康并可持续地做大做强,都需要运用现代前沿的商业管理方法,而读MBA就是系统学习商业知识的最佳途径。
我仔细分析了一下自己未来的事业发展,除了管理家族企业外,其实我更希望自己能够自主创业,从事金融资产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。但无论是继承家族企业还是自主创业,我未来的事业发展区域都将在南方,所以我更适合选择南方的学校读MBA。细数南方的高校,无论是学科发展,还是百年人文底蕴,复旦大学都深得我心。
于是,我最终决定报考复旦MBA。在复旦国际MBA的奖学金设置中,GMAT成绩达到650分(含)的学生就可以具有奖学金的申请资格。既然如此,那就加油考GMAT!一想到多年的心愿快要达成,贵阳连续多日的大雨都挡不住我内心的阳光。
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 多云
终于可以发个朋友圈“嘚瑟”一下了,我的GMAT成绩出来了,750分!这就意味着我不仅能够以优异的GMAT成绩填写复旦MBA预审材料,如果预审和联考通过,还能稳稳当当地拿到复旦MBA项目GMAT一等奖学金,真是太开心了!
这次8月份的考试算是我的“二进攻”。7月初我就参加了第一次GMAT考试,由于时间控制不准,做题节奏不好,导致好多题目没有仔细斟酌,只考了680分,只够拿个三等奖学金。这个成绩我当然不甘心,感觉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,所以半个月后我又准备了第二次GMAT考试。
这一次,我可不敢掉以轻心,充分吸取上次考试的经验教训,一定要重振旗鼓。
GMAT考试主要考察逻辑、数学和语文。我感觉数学题考察的知识点相当于我们初中数学的内容,难度不大,刷题提升的空间也不大。逻辑,我本科学习哲学专业时曾选修过逻辑课,拥有一定基础,这也不是我的复习重点。所以针对这次GMAT考试我特别关注了语法。
其实,作为一个本科就在美国读的留学生来说,语法本应该是可以比较放心的科目。但是当我第一次做GMAT英语题时,我发现自己太天真。因为考试中考察的知识点完全不是日常所运用的知识,而是一些譬如标点符号、句子结构、介词用法这些细微深入的知识点。每一个选项都模棱两可,稍不注意就会选错,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复习时格外认真仔细,容不得半点偷懒。
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 小雨
今天第一次走进了复旦管院的史带楼,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面试。虽然刚刚面试结束,但是从走出教室的那一刻开始,我就知道这次肯定稳了。
自从6月份知道有复旦MBA预审制度后,我就开始查资料。查了一个星期后开始准备预审面试,仅仅是需要递交的个人资料就修改了好几稿。因为面试时间可以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自行选择,所以我给自己选择了一个准备时间充裕又不会太晚的批次,中秋节一过就飞到上海准备节后的第三轮面试。
俗话说,不打无准备之仗。从7月下旬到今天,这两个月的面试备考,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、人生规划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。所以,今天在复旦管院史带楼,当坐在对面的两位面试官问我关于自我介绍、工作规划、行业见解这些问题时,我都能够对答如流。半个多小时的全英文面试时间,面试官和善可亲,面试氛围轻松愉快,我也从面试官的笑容里看到了他们对我的认可。
面试签到前,在史带楼一楼大厅里等待期间,我还跟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面试者探讨读MBA的初心。除了学习商业管理知识外,我的初心也希望在复旦挖掘更多创业机会,认识更多良师益友,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现在面试结束了,只剩下最后的全国MBA联考。这对于我而言比GMAT更简单,相信自己肯定可以拿下。现在我只希望能够早日前往复旦校园,见到那些今天在面试考场见过的小伙伴们,一起在复旦管院乘风破浪!
GMAT备考经验之谈
1 | GMAT考试要注意时间控制,把握做题节奏和精力分配。 |
2 | GMAT英语部分的知识点考察特别深入,必须扎实认真学好每个细节知识点。 |
3 | 备考不要有太大心理压力,减轻心理包袱轻装上阵。 |
其实,人生可以有很多不同追求,没有必要套用恒定的公式。施建涛的选择,必然能让他在复旦校园里储备好足够的资粮,开启一段充满创新与挑战的新征程。
点一点“在看”